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Joe Biden)11月23日宣布现年43岁的亲信沙利文(Jake Sullivan)担任国家安全顾问。从沙利文的从政经历和近年言行来看,他将是“拜登政府”政策智囊,能在对华强硬的华府氛围中,积极斡旋和调和同中国的矛盾关系。
沙利文最早2008年开始效力于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当时是希拉里竞选团队的顾问。希拉里执掌国务院后,沙利文担任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同希拉里到访过100多个国家。希拉里离任后,沙利文离开国务院,效力于当时掌控对华关系的副总统拜登,担任副总统国安顾问。2016年希拉里竞选总统和2020年拜登竞选总统,沙利文都是竞选团队的外交政策顾问。
Today, I’m announcing the first members of my national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 team. They will rally the world to take on our challenges like no other—challenges that no one nation can face alone.
It’s time to restore American leadership. I trust this group to do just that. pic.twitter.com/uKE5JG45Ts
— Joe Biden (@JoeBiden) November 23, 2020
离开政府期间,沙利文曾在耶鲁大学任教,并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智库从事政策研究。可以说,沙利文是一位“学者型”的国安顾问,也非一位左翼强硬派,这和特朗普(Donald Trump)执政时期重用军人的做法明显不同。
学者型顾问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能够钻研、反思和制定美国政策,找出美国外交政策的不足。
根据希拉里败选的教训和特朗普执政时外交上的失败,沙利文总结出了一套被拜登采纳的调整方案,就是内修政理、外抚盟邦,从优势地位(Position of Strength)和中国开展竞争与合作,而且是强调竞争的合作,而非奥巴马时期的“重”合作“轻”竞争的“竞合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美国国内矛盾同外交利益紧密相连,制定外交政策时要考虑国内民众的利益。
比如,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沙利文只支持限制和“国安”相关的技术出口与合作,而非全盘切断同中国的科技合作。与此同时,他强调,美国也要加大对自身科技和人才力量的投资,包括对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生物技术、云计算等领域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基建和教育领域的投资。
归根结底,沙利文更看重美国自身的问题。在他眼里,特朗普政府打关税贸易战、封杀中国科技企业、单方面升级对华博弈,都是“自废武功”的行为。包括对中国的“围堵政策”(containment policy),沙利文认为也是一种让美国“自食其果”(self-defeating)的政策。
盟友关系也是如此。他认为,经历特朗普执政后,美国要承认自己的短板,认识到两三年内可能无法改变盟友对美国的看法,但美国必须放低身段,保持谦逊,花点时间,稳健地赢取盟友信任,从而提升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领导力。
拜登任命的国安顾问沙利文是一位温和派学者型幕僚。(Getty)
在沙利文看来,在解决好内务,修复好盟友关系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从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管理好同中国关系的关系。
他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围堵政策、反对“反华”(anti-China)理念,主张在经济、军事、政治和全球治理四个竞争领域寻求和北京“共存”,以此确保美国利益,避免触发美苏对抗的那种“威胁认知”(Threat Perceptions)。
2017年,他在澳大利亚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演讲时曾提到,美国需要审慎思考,展现战略先见,和中国寻求一个“中间道路”,以鼓励中国在一个开放、公平、基于规则的地区秩序中崛起,这在经济上对美国也有利。
2019年,他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的文章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比如,在台海和南海地区,中美高层领导人须慎重思量该地区的安全风险,在这些潜在的冲突地区学会如何“共存”。他建议美国强化同中国的危机管理,建立更多沟通渠道和机制,防止误判、避免冲突;尤其是强化两军高层交往,开展更为频繁和实质性的军事对话。沙利文明确提到,两军关系不能受制于两国政治分歧。
总体而言,相比其他对华强硬的内阁大员,沙利文立场相对比较温和,预计将扮演更多调和角色。即便国务院和其他部门迫于国内因素展现对华强硬,沙利文也会从中适度斡旋,在处理对华关系中平衡好竞争与合作、内政与外交、双边与多边之间的利益关系。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多维新闻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闻来源:多维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