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記者 葉翠
自2020年底螞蟻集團上市夭折起,阿里便捲入科企監管風暴,股價從此江河日下,在港上市至今市值已縮水逾40%(見圖1)。昨日阿里美股(美:BABA)開市早段一度升逾4%。阿里指出,自第二上市以來,在港的公眾流通量顯著增加,截至6月底止半年,股份於港美市場的日均交易量分別約7億和32億美元。此外,集團提到,在中國境內擁有大量的經營活動,目前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無法在中國境內對其審計師羅兵咸永道作充分檢查,最終可能須從美國退市。
通海:料吸150億元資金
通海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阮子曦分析,此舉對擴大投資者基礎的作用有限,認為顧及到除牌風險,基金會逐步把美國持倉搬回本港,而短期內,除非退市消息獲確實,散戶不會貿然轉到本港交易,預計港美股比例逐漸走近「一半半」。他又表示,估計此舉帶來約150億元的潛在資金流入,惟不會對此吸納北水寄予厚望,笑言「北水就好似港女,都係跟隨市况」,強調當局放寬監管及發展螞蟻業務才是關鍵因素。
翻查資料,現時在港第二上市的公司,包括京東(9618)和網易(9999)等,有3條路徑可改為主要上市,分別是交易轉移、自願轉換及自主要上市的交易所除牌(見圖2)。阿里今次屬於自願轉換,因此有關第二上市的豁免會被撤銷,須符合有關監管規定才可轉為主要上市。
同股不同權架構 合伙人制料可保留
阿里首次計劃來港上市時,即掀起本港對是否引入同股不同權公司的討論,但值得留意的是,阿里的同股不同權架構有別於目前本港容許的版本,並非就發行股份投票權設立分類,而是設立獨有的合伙人機制,由合伙人掌控董事局簡單多數提名權,確保公司決策權可掌控在合伙人團隊手上;而據去年底港交所修訂第二上市轉換主要上市機制,將可獲豁免保留不合規的同股不同權(WVR)及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意味阿里將可繼續保留他們獨特的同股不同權制度。
新闻来源: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