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生推「執煙頭入奧運」 「另類荒謬」映清潔政策盲區

Loading

明報記者 孫澤芳

Oscar、家聰和Sam是理大社會創新設計學系的學生,1月時選修名為「創意公民」的課程,其中一份功課要求推動社會關注清潔工權益,自此3人每周出動,去公共屋邨、垃圾站、市區後巷,目的只有一個:「溝(通)清潔工」。Oscar解釋,這是社會設計的概念,「解決問題前退後一步,先反思點frame(定義)個問題……好多時靠理性數據睇唔到,要喺社區聽番嚟,見番嚟」。

花槽灰色地帶欠分工 煙頭滿後巷煙箱卻空

用煙頭切入訴說清潔工故事,也是3人「溝回來」的點子。Oscar說,與清潔姐姐傾偈,知道她們要「倒樓」、掃街、做回收,但無人提要清理花槽,結果花槽裏滿是煙頭,街道卻很乾淨。細問下,花槽原來是體現制度角力的「戰區」,「有時花槽喺屋邨同街道中間,灰色地帶無人分工;政府有禁煙政策,以為禁煙就不會有煙頭……一刀切無晒煙灰缸,但事實係總有煙民食煙,食完又亂咁扔。清潔姐姐呻煙頭執極執唔晒,唔通逐條草撥開執?」

受花槽煙頭啟發,他們開始觀察其他煙頭黑點,發現後巷是另一角力場:煙民要私人空間走入後巷食煙,政府卻於人來人往的巷頭巷尾設煙蒂箱;清潔工收指示清理後巷,煙民自製煙灰缸被一併清走,結果巷內滿地煙頭,煙蒂箱卻空空如也。

悉尼酒後暴力常發 「社會設計」改配套助遏

Sam形容,政府解決問題方法太「直線」,以為靠數據及權威才是好方法;Oscar稱,社會設計則相反,會花時間「曲線兜圈」,看似費時失事,卻能解決問題癥結。他舉例,數年前澳洲悉尼王十字區(Kings Cross)常有酒後暴力事件,當地政府先以「直線思維」加派警察巡邏但不奏效,社會設計師建議改善社區配套,增設光線柔和街燈、公廁及手機充電站等,減低發生衝突機率,令暴力事件大減。

政策欠人性化 前線清潔工獨捱罵

Oscar認為,禁煙政策、垃圾桶設計、清潔承辦商分工不夠人性化,各方未能互相配合才有煙頭問題,前線清潔工卻因而被投訴指摘,一個煙頭背後,是清潔工面對「不清、不潔、不公」:市民不清楚清潔工辛酸,清潔工工作環境不潔、承受不公平待遇。

Oscar形容,當制度難撼動,市民對問題麻木,倡議方式更要做到極致,比問題本身更誇張,才能吸引市民關注。他們發現執煙頭要「向前向後彎腰」,動作如做運動,故成立「執煙頭競技委員會」執煙頭,誇言將執煙頭打造成奧運項目;除「戰車」,還用打火機自製「火炬」,碰上煙民時主動為其點煙。家聰說,是為令煙民有愧疚感,制度不切合需要也不代表可亂扔煙頭,加重清潔工負擔。

KPI太「直線」 籲政府多聽「下面聲音」

特首李家超強調,本屆政府要「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亦曾稱會為滅鼠工作制定關鍵績效指標(KPI)。記者問,煙頭問題應否設KPI?局長是否要落區執煙頭、學「溝(通)」清潔工?3人聽後大笑,稱用KPI正正是太「直線」的例子。3人明年畢業,家聰笑言「不如請我哋入去做」;Oscar說未必要親自落區,可活用社會設計,如設「煙頭投票箱」,「最重要聽多啲下面嘅聲音,令市民感受到同政府有聯繫」。

新闻来源:明报